金域医学,医学检验,临床检测中心 金域医学,医学检验,临床检测中心
EN

以“未名”之名,金域医学助力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危害

发布时间:2021-09-29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慢性乙肝患者人群中,有约30%患有低病毒血症,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目标,还存在后续肝纤维化、肝癌进展加快的风险,短期内可能会导致耐药风险增加。

为助力实现2030年消除肝炎目标、提高我国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防治水平,918日,“中国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治疗研究(未名)项目”(下称“未名”项目)在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启动。该项目将通过比较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转换不同治疗方案的抗病毒疗效,为该人群制定规范化、标准化、可参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金域医学作为“未名”项目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托“大平台、大网络、大服务、大样本、大数据”等核心资源优势助力项目开展,为更多慢性乙肝患者尤其是低病毒血症患者带来福音。


“中国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治疗研究(未名)项目”华北东北地区启动培训会在北京召开


低病毒血症:治愈慢性乙肝的拦路虎

低病毒血症(LLV)这一概念来自于艾滋病研究领域,指的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不完全消失。慢性乙肝也存在低病毒血症这一现象。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血浆中的乙肝病毒往往无法用常规检测手段(一般检测下限为2000 IU/ml)检测出来,只有采用高精度检测手段(检测下限可达到20 IU/mL)才可以检测到。随着高精度检测手段应用程度的提升,有越来越多慢性乙肝LLV患者被发现。据悉,我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有20%~30%患有低病毒血症。

由于乙肝病毒在体内持续低水平复制,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很有可能反复出现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程进展加快,增加肝癌发病风险并影响肝癌患者的存活率。一些研究表明,低病毒血症患者中有30%左右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病变和肝纤维化;进行抗病毒治疗时表现为低病毒血症的患者,肝纤维化可继续进展;与持续病毒阴性的患者相比,发生低病毒血症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相对更低。



肝炎发展为肝癌的“三部曲”


大量临床证据表明,患有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更高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使其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目前国内外对这部分患者尚无规范的治疗策略。开展多中心科研,探明低病毒血症发病机制、治疗路径正逐渐成为临床和学界的共同关注。


金域医学助力未名项目启动

探索慢性乙肝LLV治疗策略

为了促进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的规范化诊疗,中国肝炎防治基金项目会牵头发起未名项目,针对慢乙肝抗病毒人群中低病毒血症患者,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观察性研究。未名项目将率先在全国66家医院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低病毒血症患者治疗中心,培训200名临床医生;建立抗病毒干预治疗队列。918日,该项目在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开启。

通过比较LLV患者转换为不同治疗方案的抗病毒疗效,未名项目旨在为LLV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继而优化LLV人群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方案,提高我国整体抗病毒治疗水平,惠及更多的慢性乙肝患者。据悉,这是我国首个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多中心研究项目。

启动培训会上,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强调,由于未名项目是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项目一定要使用国际认可的检测试剂统一检测;对病人标本的采集、标注、储存和运输等,一定认真细致,严防标本渗漏,保证进入实验室的标本百分之百合格。



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会上致辞


作为项目组指定的唯一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金域医学依托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质控统一的技术检测平台、全流程的检测质量保障、庞大的冷链物流网络,以及信息化、专业化管理的标准医学冷库,为“未名”项目提供助力。金域医学此前曾参与中国人群血清IGF-1参考范围研究等多项全国多中心科研项目,具有丰富的多中心科研项目标本检测经验及统筹运营经验。


金域医学多中心科研整体解决方案现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