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会将病理标本送给病理科,由病理医生作出疾病诊断,然后再根据这个诊断进行相应治疗。如果说治疗是临床医生的事情,那到底是什么疾病首先得依据病理医生的诊断。因此,病理诊断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健康需求不断增长,更多的新兴技术进入了医疗领域,通过跨界融合为广大病患带来了全新的健康服务体验,数字病理也由此而来。
数字化病理平台:病理资源共享新模式
在我国,由于培养周期长等多种原因,病理医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目前二级及以下医院普遍稀缺,难以更好地满足各临床科室的日常需求。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病理医生缺口高达10万人。
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可以看出,国家希望通过区域病理资源共享,以解决病理医生稀缺的难题。
如何才能实现共享?数字病理被视作病理专家和病理医生资源整合、共享的一剂良方,即通过信息化手段,任何地区的疑难病理案例都可以扫描、上传至云端,相应的病理专家、医生通过登录系统远程读取、阅片,并及时给出病理诊断结果。不同地区、省份、国家的病人和病理专家、医生由此互联,最大程度地融合了省内外、国内外的病理专家和医生资源。这一技术的使用,无疑给广大基层医院及其病患带去福音。
据悉,金域检验早在2011年就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UPMC)建立起了国际远程数字化病理平台。目前双方已合作4年。
数字化病理平台:分级诊疗推进的利器
近日,由美国匹兹堡大学Magee妇产科医院病理学教授赵澄泉博士和金域检验联合撰写的《国际远程病理会诊: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UPMC)与金域检验(KingMed)三年经验总结》发表在美国《病理信息学杂志》(Journal of Pathology Informatics)上。
通过对2012-2014三年间的合作汇总、分析,双方发现通过金域检验送来的国际会诊病例逐年增多,最开始主要是由病理医生送检,后来发展到临床医生、病人送检量日渐加大,说明国内对远程病理会诊的需求和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据介绍,金域检验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外包服务,在大陆及香港地区设立了31家实验室,服务于16000多家医疗机构,年检验标本量近4000万例,其中病理标本量超500万例。之所以可以承接这么大的病理标本量,就在于金域检验汇聚了众多海内外知名病理诊断专家和逾300名的病理医生。为了更好地为国人服务,2014年金域检验又与全美排名前四的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CF)共建了国际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在两个国际会诊平台的基础之上,金域检验建立起区域、全国、全球三级会诊网络,包括疑难病例远程会诊、术中冰冻诊断、免疫组化阅片、视频培训与读片交流等服务模块。加入金域的国际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后,基层医院就可以共享这些病理资源,让普通百姓不出县、不出市、不出国就可以享受到区域内、全国甚至全球知名病理专家的诊断服务。
这对于广大居民而言,可以就近享受到可靠的病理诊断服务,不用再蜂拥至大医院,免去了往返奔波之苦;对于各级医院而言,不再受制于病理医生稀缺这一困境,轻松拥有本地区、全国、全球的病理专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各临床科室的工作,并且可以享受到金域专业的咨询与培训服务,包括病理科室的建设、病理质量的控制和病理人才的培养等;对于国家而言,分级诊疗有望更快更好地落实和推进。
正如赵澄泉教授所言:“传输图像较患者出国或邮寄患者样本要简单和快速多了。”希望数字病理这一新模式可以为更广大的基层百姓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