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以三个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新华社特稿《聚焦广州:从贸易枢纽到创新热土》(Spotlight on Guangzhou: trade hub to innovation hotbed)。《自然》杂志网站同步刊发了这一报道,配发图表与背景,并附有广州主要科研院所的介绍与网站链接。文章以广州为例介绍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向全球科技工作者真实展现了中国的科研环境,将世界目光吸引到中国这一创新的沃土上,也让金域检验独特的科技创新氛围亮相世界舞台。
以下为部分内容翻译:
中国政府提出了通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宏伟计划。正如中国最近发布的“十三五”规划所强调的,这一转变必须依靠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广州毗邻香港、澳门,是广东省的省会,也被称为中国“南大门”。自从唐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以来,广州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和商业中心之一。
如今,这座城市的人均GDP超过了2万美元,在中国大城市中排名第三,在北京和上海之后。2015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了8420亿元,新增发明专利6000多件,比2014年增长了近50%。
虽然汽车制造、石化是广州传统的支柱产业,但新兴的电子、生物制药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根据美国商业杂志《快公司》的统计,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中,有13家在广州。
作为一个商业城市,广州市政府希望将广州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广州现在已经是广东省大多数研发机构的所在地(79所大学,141家研发机构和1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当地政府的计划,扶助科技创业公司成长的孵化器数量将翻倍。政府将给予高科技企业土地和金融政策支持,提升其自主研发能力。
广州市政府去年在科技上的投入达到71.7亿元人民币,是2010年的近5倍。它承诺到2017年将科技投入预算提高到100亿元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
从2015年年中开始,当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相继出台,其中产业界需要扮演的角色被特别强调。广州市政府下属主管科技事务的科技创新委员会表示,在2018年之前,超过80%的科技资金将支持那些企业主导的项目。政府也会帮助一半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广州建立研发基地。
“这些政策跟其它城市相似,都是在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和2015年10月开始实施修改后的“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我们今年将会看到政策的效果。”广州市科创委创新服务处副处长陈燕玲说。
购买技术成果的企业可以从政府获得技术交易额5%的补贴。新创办的科技公司也可以连续三年申请50%的房租补贴。“我们鼓励企业跟大学和研发机构合作。”陈燕玲说。
另外一项新政策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商业化。它指导那些科研机构的管理者改进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发表论文的数量,而是还包括成果商业化的成就,比如拥有的专利数量,或者他们对研究成果转化的贡献。
当前,在南粤大地,引动广州腾飞的大动脉之一,以琶洲岛、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大学城等集群形成的广州第三条城市中轴线——科技创新走廊已经跃然于广州战略宏图之上。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组团,担当广州科技创新领头羊的角色。金域检验总部坐落于生物医药产业群聚的开发区广州国际生物岛上,跬步积累、持续创新,以第三方医检行业领军之姿,探索开拓科技大时代的黄金土壤。